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南史·曹景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南史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1—14题。(16分)
        曹景宗
        曹景宗,字子震,新野人也。父欣之,为宋将,位至征虏将军、徐州刺史。景宗幼善骑射,好畋猎。常与少年数十人泽中逐麞鹿,每众骑赴鹿,鹿马相乱,景宗于众中射之,人皆惧中马足,鹿应弦辄毙,以此为乐。
        未弱冠,欣之于新野遣出州,以匹马将数人,于中路卒逢蛮贼数百围之。景宗带百余箭,乃驰骑四射,每箭杀一蛮,蛮遂散走,因是以胆勇知名。颇爱史书,每读《穰苴》、《乐毅传》,辄放卷叹息曰:“丈夫当如是!”
        建武四年,太尉陈显达督众军北围马圈,景宗从之,以甲士二千设伏,破魏援拓跋英四万人。及克马圈,显达论功,以景宗为后,景宗退无怨言。魏主率众大至,显达宵奔,景宗导入山道,故显达父子获全。(选自《南史》)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鹿应弦毙( ▲  )         (2)以匹马数人(  ▲  )
        (3)克马圈(  ▲  )           (4)显达奔(  ▲  )
        1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景宗众中射之      又留蚊素帐中(《幼时记趣》)
        B.匹马将数人        尽吾齿(《捕蛇者说》)
        C.驰骑四射          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景宗从之            何陋有(《陋室铭》)
        13.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每箭杀一蛮,蛮遂散走,因是以胆勇知名。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4.结合选文,说说曹景宗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案:
        11.(4分)(1)就(2)率领 (3)等到 (4)在夜里
        12.A
        13.(1)每支箭射杀一个南蛮,蛮匪于是只好逃散,景宗于是凭借胆大闻名。(2分,采分点:主语、“遂”、“走”、“以”)
        (2)他们问渔人,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3)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没有的才能。
        14.①擅长骑马射箭,胆大勇猛;②酷爱读书,有远大志向;③不居功自傲,在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结合文章内容,答出其中两点得满分3分。)
         
        参考译文:
        曹景宗,字子震,新野县人。父亲曹欣之,在宋做官,位至徐州刺史。曹景宗年少时就擅长骑马射箭,喜欢打猎,经常和几十个少年一起在沼泽中追逐獐鹿等野兽。每当大家骑马追赶鹿,鹿和马搅和在一处时。景宗就在人群中射鹿。大家都担心射中马蹄,结果鹿应箭倒毙。景宗以此为乐。景宗尚未成人的时候,父亲欣之在新野派他出州远行,他仅骑一匹马带着几个人,在路上突然遇上数百个南蛮盗匪,团团围住了他们。景宗身带一百多支箭,每支射杀一个南蛮,蛮匪于是只好逃散。景宗于是以胆大闻名。他酷爱读史书,每当读到《穰苴传》和《乐毅传》,总是放下书卷叹息说:“大丈夫就应当这样!”
        建武四年,他随太尉陈显达往北围攻马圈城,用两千奇兵击破北魏援军中山王拓跋英的四万人马。攻克马圈之后,显达论功行赏,把景宗排到了后面,景宗退居一旁毫无怨言 。北魏孝文帝率大军浩浩荡荡开来,显达夜里出逃,景宗领着众人进入山间小道,显达父子因此保全了性命。



        相关文言文练习
        《南史·张稷传》《南史·周颙传》
        《南史·吕僧珍传》《南史·何远传》
        《南史·裴邃传》《南史·阮孝绪传》
        《南史·柳元景传》《南史·刘瓛传》
        《南史·褚彦传》《南史·章昭达传》
        《南史·郑鲜之传》《南史·王猛传》
        《南史·陈庆之传》《南史·萧劢传》
        《南史·沈庆之传》《南史·张行信传》
        《南史·王规传》《南史·张兴世传》
        《南史·沈炯传》《南史·萧子良传》
        《南史·王僧虔传》《南史·虞玩之传》
        《南史·宗测传》《南史·徐孝嗣传》
        《魏公子列传》《小石潭记》(三)
        《旧唐书·范希朝传》《隋书·李景传》
        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归有光《张自新传》
        《三国志·虞翻传》龚自珍《明良论》
        《宋史·吕公著传》《晋书·儒林传》
        刘基《松风阁记》《桃花源记》(三)
        《聊斋志异·耳中人》苏轼《赤壁赋》
        苏辙《南康直节堂记》颜之推《窦婴》
        欧阳修《游鲦享记》《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三国志·吴书·吾粲传》《陈书·周弘正传》
        《信陵君救赵论》《晋书·隐逸传·夏统》
        苏轼《三槐堂铭(并序)》刘大櫆《张复斋传》

        工具导航: 在线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