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
邵亢,字兴宗,丹阳人。幼聪发过人,方十岁,日诵书五千言。赋诗豪纵,乡先生见者皆惊伟之。再试开.封.,当第一,以赋失韵,弗取。范仲淹举亢茂才异等,时布衣被召者十四人,试崇政殿,独亢策入等,除建康军节度推官。或言所对策字少,不应式,宰相张士逊与之姻家,故得预选,遂报罢。而士逊子实娶它邵,与亢同姓耳。士逊既不能与直,亢亦不自言。召试秘阁,授颍州团练推官。晏殊为守,一以事诿之。民税旧输陈、蔡,转运使又欲覆折缗钱,且多取之。亢言:“民之移输,劳费已甚。方仍岁水旱,又从而加取,无乃不可乎?” 遂止。入为国子监直讲、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张贵妃薨,立园陵,禁京城乐一月,亢累疏罢之。仁宗继.嗣.未立,亢言:“国之外患,御之之术,不过羁縻勿绝而已。内患则不然,系社稷之安危,不可不蚤定也。”提点开封县镇公事。比有纵火者,一不获则主吏坐罪,民或自燔其居以中吏。亢请非延及旁舍者,虽失捕,得勿坐。改度支判官。契丹遣使贺乾元节未至仁宗崩议者谓宜却或欲俟其及国门而谕使之还亢请令奉书至柩前使见嗣君从之。召对群玉殿,英宗访以世事,称之曰:“学士真国器也。”擢同修起居注。神宗立,迁龙图阁直学士。有谮之者曰:“先帝大渐时,亢尝建垂.帘.之议。”御史吴申即论之。帝知其妄,置不问。时待制以上为帅、守,每他徙必迁职秩,亢请未满两岁者勿推恩。进枢密直学士、知开封府。亢遇事敏密,吏操辞牍至前,皆反覆阅之。人或以为劳,亢曰:“决是非于须臾,正当尔。初虽烦,后乃省也。”籍里闾恶少年与吏之停职者,一有所犯,皆迁处之。畿下斗讼为之衰止。拜枢密副使。亢在枢密逾年,引.疾.辞。薨,年六十一。赠吏部尚书,即其乡赐以居宅,谥曰安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契丹遣使贺乾元/节未至/仁宗崩/议者谓/宜却或欲俟/其及国门而谕使之还/亢请令奉书/至柩前使见/嗣君从之 B. 契丹遣使贺乾元/节未至/仁宗崩/议者谓宜却/或欲俟其及国门而谕使之还/亢请令奉书至柩前/使见嗣君/从之 C. 契丹遣使贺乾元节/未至/仁宗崩/议者谓宜却/或欲俟其及国门而谕使之还/亢请令奉书至柩前/使见嗣君/从之 D. 契丹遣使贺乾元节/未至/仁宗崩/议者谓/宜却或欲俟/其及国门而谕使之还/亢请令奉书/至柩前使见/嗣君从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封,古称汴梁,是北宋的京都。诗句“直把杭州作汴州”中的“汴州”亦指开封。 B.继嗣,有后嗣后代之意,也特指帝王的继位者。文中即太子意,指当时仁宗未立储君。 C.垂帘,即垂帘听政。古时因皇帝年幼,太后临朝听政,殿上用帘子遮隔,故有此名。 D.引疾,即因病辞官。其指大臣确因有病在身,不能恪尽臣责,向皇帝提出辞职退休。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邵亢聪发过人,才惊四座。他在十岁时就能每日读书五千字。其诗作风格豪放,乡村先生们观之都惊奇他的不凡。范仲淹也推崇其才华,非常赏识。 B. 邵亢能力出众,深受信任。他为晏殊手下,虽晏殊遇事多有推诿,但他施展才能,凭己之力阻止加税。神宗继位,很是信任他,听闻流言不予理睬。 C. 邵亢为人正直,敢于直谏。张贵妃死,皇上禁止京城一月的娱乐活动,邵亢屡次上书反对。仁宗未立继嗣,邵亢又以关系国家安危上谏,劝立太子。 D. 邵亢遇事敏密,作风严谨。他反复研究送来的案牍,别人认为麻烦,他却认为判断是非曲直,理应认真,开始虽繁琐,如判断正确,其后则很省事。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比有纵火者,一不获则主吏坐罪,民或自燔其居以中吏。 (2) 籍里闾恶少年与吏之停职者,一有所犯,皆迁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