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王安中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进士及第,历秘书省著作郎。政和间,天下争言瑞应,廷臣辄笺表贺,徽宗观所作,称为奇才。他日,特出制诏三题使具草,立就,上即草后批:“可中书舍人。”未几,自秘书少监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时上方乡神仙之事,蔡京引方士王仔昔以妖术见,朝臣戚里寅缘关通。安中疏请自今招延山林道术之士,当责所属保任;并言京欺君僣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已而再疏京罪,上曰:“本欲即行卿章,以近天宁节,俟过此,当为卿罢京。”京伺知之,大惧,其子攸日夕侍禁中,泣拜恳祈。上为迁安中翰林学士,又迁承旨。宣和元年,拜尚书右丞;三年,为左丞。金人来归燕,谋帅臣,安中请行。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靖康初,言者论其缔合王黼、童贯及不几察郭药师叛命,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又责授朝议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随州居住;又贬单州团练副使,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内徙道州,寻放自便。绍兴初,复左中大夫。子辟章知泉州,迎安中往,未几卒,年五十九。安中为文丰润敏拔,尤工四六之制。徽宗尝宴睿谟殿,命安中赋诗百韵以纪其事。诗成,赏叹不已,令大书于殿屏,凡侍臣皆以副本赐之。其见重如此。 (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B. 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C. 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D. 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士,又称方术士,指中国古代好讲神仙方术、从事巫祝术数活动的人。
        B.保任,意思是担保或担保者,文中特指因向朝廷推荐人才而负担保责任。
        C.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因所居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
        D.四六之制,即骈文,因在发展中逐渐成为相对整齐的四六句式而由此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安中进士出身,具有敏捷才思。他随众向朝廷表贺瑞应,徽宗称他为奇才,又出题专门考查,随即任命他为中书舍人,不久又擢升为御史中丞。
        B.王安中弹劾蔡京,得到皇上采纳。蔡京投皇上所好,引荐道术之士,扰乱朝廷,他陈奏蔡京之罪,要求惩治,蔡京恐惧,其子蔡攸也哭请皇上宽恕。
        C.王安中外放任职,仕途屡遭坎坷。金人前来归顺,他自请燕山府任职,与辽降将郭药师共事;靖康初,因此前的行事备受指责,仕途随之沉浮不定。
        D.王安中诗文兼擅。受到皇上器重。他极有文采,为文厚实脱俗,曾受命赋诗百韵以纪盛宴,徽宗高度赞扬,下令书于大殿屏风,将副本赐给侍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并言京欺君僣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
        (2)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参考答案
        10-12 ACC
        13.(1)同时上奏蔡京欺君犯上、祸国殃民等事。皇上惊恐,采纳了进言。
        (2)药师蛮横暴戾,对府中事务独断独行,王安中无力控制,只是违心顺从他,所以药师更为骄横。


        相关文言文练习
        《宋史·刘锜传》(二)《宋史·王中正传》
        《宋史·吕夷简传》《宋史·王居正传》
        《宋史·李熙靖传》《宋史·汪应辰传》
        《宋史·李穆传》(二)《宋史·孙甫传》
        《宋史·杨万里传》《宋史·石扬休传》
        《宋史·李符传》《宋史·纪劻传》
        《宋史·刘昌言传》《宋史·米信传》
        《宋史·马光祖传》(二)《宋史·胡宿传》
        《宋史·潘美传》《宋史·叶清臣传》(二)
        《宋史·程师孟传》(二)《宋史·张虙传》
        《宋史·寇准传》(二)《宋史·程戡传》
        《宋史·李宝传》《宋史·许将传》(二)
        《宋史·朱熹传》(二)《宋史·徐鹿卿传》(二)
        《宋史·蒋重珍传》(二)《宋史·高防传》
        《宋史·陆九渊传》《白鹿洞书院讲义》《宋史·柴禹锡传》
        《宋史·范应铃传》《宋史·仇悆传》
        《宋史·庞安时传》《宋史·章楶传》
        《宋史·钱乙传》(二)《宋史·董敦逸传》
        《宋史·傅察传》《宋史·高怀德传》(二)
        《刘敞奉使契丹》《宋史·吕希纯传》
        《宋史·王继升传》《宋史·马光祖传》
        《宋史·司马光传》(三)《宋史·范仲淹传》(二)
        《宋史·鱼崇谅传》《宋史·陈仲微传》
        《宋史·石守信传》《宋史·张藏英传》
        《宋史·吴择仁传》《宋史·赵葵传》(二)

        工具导航: 在线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