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欧阳修《文惩范公神道碑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欧阳修
        范公讳仲淹,字希文,世家苏州。公生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家世,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自刻益苦。居五年,大通六经之旨,为文章,论说必本于仁义。祥符八年,举进士,礼部选第一,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始归迎其母以养。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
        元昊反河西,延州危。公请自守,乃知延州。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于延州筑青涧城,垦营田。于庆州城大顺,以据要害,又城胡芦,夺贼地而耕之。贼以骑三万来,公戒诸将:“战而贼走,追勿过河。”已而贼果走,追者不渡,而河外果有伏。贼既失计,乃引去。于是诸将皆服公。公待将吏,必使畏法而爱己。所得赐赉,皆以上意分赐诸将。公居三岁,士勇边实,恩信大洽,乃决策谋取横山,复灵武,而元昊数遣使称臣请和,上亦召公归矣,初,公既得熟羌为用,使以守边,因徙屯兵就食内地,而纾西人馈输之劳。其所设施,去而人德之。
        庆历三年春,召为枢密副使,五让不许。既至数月,以为参知政事。每进见,必以太平责之。公叹曰:“上之用我者至矣!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也。”既而上再赐手诏,趣使条天下事。其知政事,才一岁而罢,有司悉奏罢公前所施行而复其故。言者遂以危事中之,赖上察其忠,不听。
        方公之病,上赐药存问。既薨,辍朝一日。以其遗表无所请,使就问其家所欲。赠以兵部尚书,所以哀恤之甚厚。公为人外和内刚,乐善泛爱。丧其母时尚贫,终身非宾客食不重肉,临财好施,意豁如也。
        (欧阳修《文惩范公神道碑铭》)
        8、下列语句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 戚:忧伤
        B.五让不许 让:推辞
        C.必以太平责之 责:责怪
        D.言者遂以危事中之 中:诬陷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之南都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B.乃决策谋取横山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以其遗表无所请 然后以六合为家
        D.然事有先后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他感伤家世之变,离家求学,严格自励,学有所成。
        B.元昊在河西反叛,范仲淹主动请缨守御延州,他积极备战,发展农耕,颇有远见。
        C.范仲淹自作主张,竭力改革积弊,遭到反对,皇上虽知其忠心,但不听信 他。
        D.范仲淹病重时,皇帝赐药慰问,死后皇帝停朝一天,还追封他兵部尚书以示哀恤。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文惩范公神道碑铭》)(3分)
        译:               
                     。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2分)
        译:            

        8、C(责:要求)
        9、D(A动词,往、到;消独。B副词,于是;副词,竟然。C介词,因;介词,用、凭。D连词,但是。)
        10、C(“自作主张”于文无据,“但已不再听信他”与文意不符,原文“不听”是指皇帝不听信言官对范仲淹的诬陷)
        四、(19分)
        11、(1)、他侍奉皇上对待他人,完全按照自己的原则,不因对自己有利或有害而决定取舍。(“事”“遇”“趋舍”各1分)
        (2)、因此不论尊贵(或译为“地位显贵的人”,后“贱”“长”“少”与此同)不论(或译为“还是”,后同)低贱,不论年长不论年少,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无”“所存”各1 分)

        【译文】
        范公名讳(是)仲淹,字希文,世代居住(在)苏州。范公出生两岁就(丧父)成了孤儿,母亲贫困没有依靠,改嫁长山朱氏。(他)长大后,了解了自己的身世,感伤流泪,辞别母亲离开(家),到南都(去)。(他)进入学堂,要求自己更加严格。过了五年,(他)通晓了六经的要旨,写文章,论述一定以仁义为根本。祥符八年,(他)考中进士,被礼部选为第一名,做了广德军司理参军,才回家接母亲来奉养。范公年少时(就)有非凡的气节,对于(个人的)富贵贫贱毁誉快乐忧伤,一点都不动心,而是慷慨激昂有志于天下,经常自己诵读:“士人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他侍奉皇上对待他人,完全按照自己的原则,不因对自己有利或有害而决定取舍。
        元昊(在)河西反叛,延州危急。范公请求(朝廷允许)自己守城,于是做了延州的知州。范公做将领,务求慎重,不急于追求眼前的小功利。(他)在延州修筑青涧城,开垦军田。在庆州修筑大顺城,来占据要害 之地,又修筑胡芦城,夺回叛贼的土地(派人)耕种。叛贼带领三万骑兵来袭,范公告诫诸将:“开战后,(如果)叛贼败走,追击(敌人)不要过河。”(开战)不久叛贼果然败走,追击的将士没有渡过河,河另一边果然有伏兵。叛贼阴谋没有得逞,就领兵撤退了。由此各位将士都很佩服范公。范公对待将士吏卒,一定让(他们)畏惧军法,爱惜自己。所得的赏赐,都按照皇帝的意思分别赏赐给各位将士。范公据守(延州)三年,士兵勇敢,边地富足,恩情威信遍及(延州),于是决定谋划攻占横山,收复灵武,元昊多次派使者称臣求和,皇帝也就召范公回(朝廷)了。当初,范 公使归附的羌人为朝廷效力,让(他们)把守边关,于是将驻扎边地的军队撤回内地谋生,因而解除了西部百姓供给运输粮草的辛苦。他(在延州)采取的各种措施,(一直到他)离开后(延州)人(还)十分感激他。
        庆历三年春天,(皇帝)任命(范公)做枢密副使,(他)五次推辞(皇帝都)不答应。(范公)到(京城)几个月后,(皇帝)让(他)做参知政事。(他)每次进见,(皇帝)一定用(使天下)太平(的重任来)要求他。范公叹息说:“皇上重用我到极致了!但是事情有先后,(要)在长久安定(的情况下)改革弊政,不是朝夕可以(做到的)。”不久皇帝两次赐给(范公)亲笔诏书,催促(他)逐条陈奏天下大事。他做参知政事,才一年就被罢免了,有关部门上奏(朝廷),全部废止了范公以前施行的改革措施,恢复了旧的政策。言官就(趁机)用歹毒的事诬陷他,全靠皇帝体察他的忠心,不听信(谗言)。
        当范公病重时,皇帝赏赐药物慰问(他)。(他)死后,(皇帝)停止上朝一天。因为他临终的表奏中没有任何要求,(皇帝就)派人到(范公家里)问他家人的要求。追封(范公)兵部尚书(的官职),用来表示对他哀悼抚恤(的待遇)很丰厚。范公为人外表谦和内心刚直,乐于行善,广有仁爱。母亲死的时候,他还很贫穷,终其一生,(如果)不是(招待)宾客(自己)一天不吃两顿肉,有了财产(就)乐于施舍,心胸非常豁达。



        相关文言文练习
        欧阳修《真州东园记》《六一居士传》
        欧阳修《伐树记》欧阳修《游鲦享记》
        《释惟俨文集序》欧阳修《画舫斋记》
        欧阳修《卖油翁》欧阳修《记旧本韩王后》
        欧阳修《答吴充秀才书》《资政殿大学士尚书左丞赠吏部尚书正肃吴公墓志铭》
        《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欧阳修《与荆南乐秀才书》
        欧阳修《吉州学记》欧阳修《浮槎山水记》
        欧阳修《释秘演诗集序》欧阳修《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欧阳修《偃虹堤记》欧阳修《简肃薛公墓志铭》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欧阳修《苏氏文集序》
        欧阳修《送方希则序》《尹师鲁墓志铭》
        欧阳修《论澧州瑞木乞不宣示外廷札子》欧阳修《五代史记一行传叙》
        《小石潭记》(三)《旧唐书·范希朝传》
        《隋书·李景传》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
        归有光《张自新传》《三国志·虞翻传》
        龚自珍《明良论》《宋史·吕公著传》
        《晋书·儒林传》刘基《松风阁记》
        《桃花源记》(三)《聊斋志异·耳中人》
        苏轼《赤壁赋》苏辙《南康直节堂记》
        颜之推《窦婴》欧阳修《游鲦享记》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三国志·吴书·吾粲传》
        《陈书·周弘正传》《信陵君救赵论》
        《晋书·隐逸传·夏统》苏轼《三槐堂铭(并序)》
        刘大櫆《张复斋传》《晋书·何攀传》

        工具导航: 在线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