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汉书·杨胡硃梅云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

            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学黄、老之术,家业千金,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致。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其子欲默而不从,重废父命;欲从之,心又不忍,乃往见王孙友人祁侯。
            祁侯与王孙书曰:“王孙苦疾,仆迫从上祠雍,未得诣前。愿存精神,省思虑,进医药,厚自持。窃闻王孙先令裸葬,令死者亡知则已,若其有知,是戮尸地下,将裸见先人,窃为王孙不取也。且《孝经》曰‘为之棺椁衣衾’,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愿王孙察焉。”
            王孙报曰:“盖闻古之圣王,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制礼,今则越之,吾是以裸葬,将以矫世也。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归者得至,化者得变,是物各反其真也。反真冥冥,亡形亡声,乃合道情。夫饰外以华众,厚葬以隔真,使归者不得至,化者不得变,是使物各失其所也。且吾闻之,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之为言归也。其尸块然独处,岂有知哉?裹以币帛,隔以棺椁,支体络束,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郁为枯腊,千载之后,棺椁朽腐,乃得归土,就其真宅。由是言之,焉用久客!昔帝尧之葬也,窾木为匵,葛藟为缄,其穿下不乱泉,上不泄殠。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于戏!吾不为也。”祁侯曰:“善。”遂裸葬。          《汉书•杨胡硃梅云传》
        【注】窾(kuǎn),当中挖空的木头。  匵(dú):小棺材。
        藟(lěi),藤。               殠(chòu),腐臭的气味。
        4.对下列句子中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必亡易吾意            易:改变 
            B.重废父命              废: 废除学科王
            C.窃闻王孙先令裸葬      先令:指示
            D.将以矫世也            矫: 欺骗 
        5.下列加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3分)
            A.吾欲裸葬,以反吾真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B.为之棺椁衣衾            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C.乃往见王孙友人祁侯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D.及病且终,先令其子      犹且从师而问焉
        6.下列对原文划线处停顿正确的的一项是(    )(3分)
            A.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
            B.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
            C.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
            D.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
         
        7.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⑴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3分)
         
            ⑵其尸块然独处,岂有知哉?(3分)
         
            ⑶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4分)

        答案:


        4.A(B.废:违背;C.先令:事先立言;D.矫:矫正、改变。)
        5.A(A 都是 “用来”,B前 “之”代词,代死人,后 “之”指示代词 “这”,C 前“乃”是“于是”,后是“才”,D 前是“将要”,后是“尚且”)
        6.B
        7.(1)尸体下葬后,从脚下扯下那布袋,使身体贴近土地。
           (2)死者的尸体孤独地停在那里,怎么会有知觉?
           (3)如今浪费钱财实施厚葬,阻留死者不得“归”,设置障碍不得“至”,死去的人什么也不知道,活着的人什么也得不到,这叫做双重的糊涂。

        参考译文
            杨王孙是武帝时期的人。学习黄(帝)、老(子)“无为而治”的理论主张。家中产业上千,生活上供养自己非常丰厚,保养身体无所不至。等到生病临终时,先给儿子留下遗言,说:“我打算臝体埋葬,来返回我的本质,一定不要改变我的意思!死了就做一个布袋盛我的身体,葬到离地面七尺深的地方,尸体下葬后,从脚下扯下那布袋,使身体贴近土地。”他的儿子想默不依从,但父命难违;想按照父亲的意思办,又于心不忍,就去见杨王孙的友人祁侯。
            祁侯给王孙写信说:“王孙您被疾病所苦,我近来跟随皇上去雍地祭祀,未能前去看望您。希望你保持精力,少点忧虑,按时吃药,好好地对待自己,我听说您让儿子将您裸葬,如果死者不知罢了;如果死者有知,陈尸地下,光着身子怎样去见先人?我不赞成您的想法。并且《孝经》中也说:‘人死后要有棺椁衣衾。’这也是古代圣人流传下来的制度,您何必要坚持一己之见呢?希望王孙详审。”
            杨王孙读完了来信,回了一封信,说:“听说古代的圣王,因为人情不忍心白白看着他们的亲人故去,所以制定了安葬的礼仪制度。现在却超过了古代圣人制定的葬礼,所以我准备臝体埋葬,以此矫正世俗的厚葬风气。厚葬实在无益于死者,可是世俗之人却争着相互比高,费尽钱财,使财币都烂在地下。有的竟然今天埋下去而明天就被挖掘出来,这和在田野中暴露尸骨有什么两样?况且所谓死,就是生命终了时的变化,事物的归宿。回归的能够得其所,变化的能够顺其变,这样的事物就能各自返回其本真。返回本真就是进入一种玄远的境界,无形无声,才合乎道的真理。如果装饰外表来向众人夸耀,用厚葬来阻隔死者返回本真,使回归的不能得其所归,变化的不能顺其变。这是使事物失去他们各自的归宿呀。况且我听说:人的精神是天赋予的,形骸是地赋予的。精神离开形骸,各归本真,所以叫做鬼,‘鬼’的意思说的就是‘归’。死者的尸体安然自得独自呆在那里,难道会有知觉吗?用缯帛包裹尸体,装进棺椁与土地隔绝,肢体捆束,口含玉石,尸体不能腐化,渐渐郁结成肉干,千年以后,棺椁腐朽,才得以返还大地,让尸体化为乌有,回归到本真所在。由此而言,哪里用长久做客而不返回真宅呢!从前帝尧安葬时,抠木为棺,用藤蔓当绳索捆绑棺材。他的墓穴往下没有挖到泉水,往上也不散发臭气。所以说圣王容易奉养,死了容易安葬。不在无用的地方下工夫,不在没道理的地方花钱财。如果浪费钱财实施厚葬,阻留死者归真返本,不能归返无声无形的境地,死去的人什么也不知道,活着的人什么也得不到,这叫做双重的糊涂。呜呼!我决不这样做。”
            祁侯看了信后说:“说得好!”于是,杨王孙死后,他的儿子便将他裸葬了。




        相关文言文练习
        《汉书·张安世传》《汉书·终军传》
        《汉书·史丹传》《龚遂为渤海太守》
        《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汉书·车千秋传》
        《汉书·盖宽饶传》《汉书·天文志》
        《汉书·丙吉传》《汉书·萧何传》
        《汉书·晁错传》《汉书·萧望之传》
        《汉书·伍被传》《汉书·陈万年传》
        《汉书·货殖传》《汉书·朱云传》
        《汉书·龚遂传》《汉书·龚胜传》
        《汉书·王商传》《汉书·张敞传》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汉书·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刘辅》
        《汉书·严助传》《汉书·原涉传》
        《贻赵廷臣书》原文及翻译《阅江楼记》
        《后汉书·桓谭传》《强弱之辩》
        《通议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李公行状》《报任安书》
        《爱莲说》(二)《三峡》阅读及答案(二)
        《鲁人身善织屦》《爱莲说》《梅花草堂集》
        《熊鼎传》《曾子易箦》
        《孔雀东南飞》《杨烈妇传》(一)
        《杨烈妇传》(二)《柳敬亭传》
        《河中石兽》(一)《有盲子道涸溪》
        《荀子·非相》《拟论姚莹功罪状》
        《高祖本纪》《况钟传》
        《文章繁简》《瓶庵小传》

        工具导航: 在线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