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朱善《仰高楼记》原文及翻译

        朱善
        原文
            洪武已未正月,善自辽东归南昌,秀士罗德厚馆于书楼之上。开窗而望之,西山屹然于其前。其卓绝,若中军大将部伍,旗帜整齐严肃而不可犯也;其靓洁,若普陀观音,冠带璎珞尊严端正而不可狎也;其飞动,则矫然龙骧、翩然凤翥,雄健俊快而不可羁也;其变化,则霞飞云敛、阳舒阴惨,一日之间倏忽晦明而不可测也。

            德厚曰:“自吾创是楼也,旦而笑语焉,夕而寝处焉,闲居而宴息、宾至而觞咏焉,无往而不于斯,固将托是以终吾身,而奚外物之足慕哉?请子命之名,而遂为之记,庶将赖以不朽。” 

            予曰:“诺。吾将有以成子之志。按图志,西山之高与庐阜①等,而诸峰竞秀,环三百余里。其岩洞之幽深、泉石之清美、竹箭之茂密、草木之灵异、琳宫梵宇之相望、良田名圃之相属,所蓄之富,足以衣被城中十万之众,其利泽之所及者远矣!抑吾因是有感焉。是山之大,能与庐阜同其高,则斯人之居是邦者,独无与是山同其悠久者乎?稽之古人,忠节如梅子真②、高风如徐孺子③、孝友如黄太史④,固皆足以敦薄立懦,若乃烨然道德之光,粹然言行之懿,奋乎百世之上,而百世之下靡不师法而宗仰之者,其惟濓溪周子⑤乎!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之可仰也,以喻盛德之可怀也;景行之可行也,以喻大道之可由也。夫以是邦城池之壮丽、第宅之雄伟、人物之富庶,挹清光而分爽气者,岂特兹楼为胜?而连山叠嶂,延属三百余里,又岂兹楼所能独专也?惟能知盛德之可怀,知大道之可由,则专兹山之胜者,其必在斯人矣!吾子其不可务乎?”

            德厚曰:“然。某虽不敏,请终身服膺焉。”遂名斯楼曰“仰高”,而为记以遗之。

        [注]①庐阜:庐山。②梅子真:西汉人,避王莽篡权专政变姓归隐会稽。③徐孺子:东汉人,拒绝官府征诏。④黄太史:黄庭坚,官居太史时每天为母洗马桶。⑤周子:周敦颐,北宋时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

        译文
            洪武已未正月,我从辽东回到南昌,秀士罗德厚让我住在书楼上。我打开窗户眺望,西山高耸在书楼前。它高耸,像中军大将部队,旗帜整齐严肃不可以侵犯;它秀丽清洁,像普陀观音,冠带璎珞尊严端正不可以狎玩;它灵动,如矫龙昂举腾跃、凤凰翩然高飞,强健有力洒脱迅捷不可以束缚;它变化,彩霞飞动,云气密集,山南舒快,山北暗淡,一天之内顷刻阴睛明暗不可预测。

            德厚说:“自从我建造此楼,早晨在此谈笑,晚上在此坐卧休息,安闲时就闲居休息、宾客来了就饮酒咏诗,没有不前往这里的,本来将寄寓此楼来终了自己的此生,外物有什么可以值得羡慕的呢?请您为它命名,并为它作记,希望能倚靠这个永不磨灭。”

            我说:“好。我将成全你的心愿。按照图志,西山高大与庐山等同,诸峰争比秀丽,环绕三百多里。它的岩洞幽静深远、泉石清秀美丽、细竹茂密、草木神奇怪异、佛殿道院互相遥望、良田相连,积蓄富足,足够养护城中十万之众,它的利益恩泽涉及广远,我于是对此有感触。这座山的高大,能与庐山同等高度,那么人居住在这个地方,难道没有和这座山一样长久的吗?查考古人,忠节像梅子真、高风像徐孺子、孝友像黄太史,本来都足可以用高尚的节操激励人振奋向上,至于道德光芒光彩鲜明,纯正言行纯正美好,振奋百代,而百代后无不效法和推崇景仰的,只有濂溪周敦颐啊!《诗经》说:像高山一般令人瞻仰,像大道一般让人遵循。高山可以瞻仰,来比喻崇高的品德可以感怀;大路可以行走,来比喻大道可出。这个地方城池壮观秀丽,住宅高大雄壮,物产丰富,人口众多,挹取清亮的光辉而分得清爽之景,哪里只有这座书楼是最好的所在呢?高山连绵山峰重叠,绵延三里多里,哪里是这座书楼所能专享的呢?可知崇高的品德可以感怀,大道可出,那么占有这座山的胜景,一定在于人!你难道不可以追求吗?”

            德厚说:“是。我虽然不不聪明,请允许我终生追随他。”于是给这座书楼命名为“仰高”,并作记来送给他。

        相关练习:朱善《仰高楼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陆游《钗头凤》《望洋兴叹》
        《观刈麦》《王六郎》
        《宋史·赵普传》《论语》六则翻译
        《待贾而沽》《垓下之围》
        《静女》《为政以德》
        白居易《卖炭翁》《伐檀》
        《魏晋士人轶事四则》王昌龄《出塞》
        《简·爱》精彩对白《国殇》
        《隆中对》各个版本的原文对话古典:说“孝”
        诗经《无衣》狄金森《在篱笆那边》英语
        《周处》《蜀相》
        《自述苦学》《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工具导航: 在线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18